不適當地控制體重禍害百出-閉經-暗瘡爆發

現代社會瘦身風潮極盛,尤其是女士,常常會極力避免進食碳水化合物、油膩、甜食等「邪惡」食物。得到了瘦削的身形,但或會離健康越來越遠。不少女士為了瘦身,只依賴蔬果、戒除澱粉質的攝取、極力抑制食欲,務求在一定時間內體重下降,甚至超過身體可以負荷的範圍,這樣極有可能引起繼發性閉經及爆發暗瘡。

西醫看繼發性閉經的成因

女性在正常月經週期建立後出現月經停止6個月,或按自身原有的月經週期計算,停止超過3個週期或以上,便可診斷為繼發性閉經。在西醫學,繼發性閉經又可分為不同的種類,當中以下丘腦性閉經最為多見,其次是垂體、卵囊、子宮性及下生殖道發育異常型閉經。由於體重下降,或神經性厭食而引起的閉經,此外還有運動性閉經,都屬繼發性閉經的一種。

如果女士減重過度或過快,即使減重後體重仍在正常範圍內,仍會影響身體內分泌的調節。例如女士一年內體重下降10%左右;或是體內脂肪減少30%;或是肌肉的比例相對地高出於脂肪比例的話,由於中樞神經對體重及總體脂肪量的急挫十分敏感,導致由下丘腦合成和分泌的各種神經激素水平(例如Gn-RH)降低,連帶導致垂體分泌的促性腺激素Gn,包括FSH及LH兩種激素水平下降,最後引致低促性腺激素性閉經。除了引發閉經,這種情況亦會令雌激素水平降低,雄激素則相對地處於偏盛的狀態,皮脂的分泌會增加,加速毛囊堵塞的情況,故閉經患者亦易長暗瘡。

基於健康的考量,近年香港人開始重視健康飲食,亦不乏提倡素食者。素食的習慣令油膩食品的攝取量大大減低,但是只食素食的話,有機會因為缺乏部分從肉類攝取的營養,而弔起內分泌失調及月經週期失常的問題,嚴重者可引致不育,得不償失。

中醫看閉經與暗瘡

中醫觀點下,女士由於過度節食,或者過量運動等原因,令體重在短時間內有一定的消減,過程中由於中醫認為脾胃主運化、腐熟水榖,又「脾主肌肉」,這種做法會損傷脾胃,導致氣血虛弱或因脾虛失運而生痰生濕,病理產物畜積於體內,引發閉經、暗瘡,甚至其他疾病,身體的陰陽氣血已經失衡的情況下,便不是單靠恢復正常飲食能夠解決的了。

中醫認為脾胃與人體的肌肉息息相關,也就是「脾主肌肉」的意思。女士過度節食、甚至厭食,均致脾胃失去足夠的水穀之氣去滋養,脾胃虛弱又不能化生氣血以滋養其餘的臟腑,結果患者便得償所願:消瘦。久而久之,患者的飢餓感會由於脾失健運而消失,脾胃之氣由於虛弱而停滯不動,便屬中醫所指的「氣滯」,氣滯於胃腑,誤導身體自以為胃腑有所受納,發出飽脹的訊號,甚至出現脘腹脹悶、甚或疼痛的症狀。這屬於「虛脹」,並非真正有食積實邪停滯於胃腑。胃氣最宜扶養,面對這種情況,患者切忌強迫自己一下子增加食量,否則尚未恢復正常運化的脾胃會不能負荷,加劇脹滿不適的情況。此時內服中藥,配合飲食習慣的調整,例如多吃溫運脾陽的食品,如南瓜、山藥等,則有助循序漸進地增加食量。

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,氣血化生之源。一旦脾胃受傷,不能化生氣血,經水缺乏來源,則相當於子宮內膜薄弱,無血可下自成閉經。又脾胃了無生氣,氣血不能上榮於唇面,減慢臉部的血液循環,面上的油脂分泌不能及時被吸收,反而堆積於毛囊,發為暗瘡。倘若脾胃功能恢復,氣血生化如常,閉經與暗瘡問題則能緩解。

過度控制體重只會引發物極必反的反效果,女士宜均衡飲食,適當地控制體重,方能保持健康。一旦身體氣血陰陽失去了正常的平衡,無論是標準身材還是偏瘦、過胖,身體也是最終的輸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