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治暗瘡-擊退青春痘

只要你年輕過,或多或少都會受到過「青春痘」的困擾。對付青春痘,只要知己知彼,找到問題的核心,自能跟青春痘說再見。

暗瘡的的成因

暗瘡,由於多見於青春期少年少女,故坊間又稱「青春痘」,西醫學名為「痤瘡」,相當於中醫的「粉刺」。從現代醫學角度,踏入青春期身體生長發育的關係,荷爾蒙分泌出現生理性變化,身體各部未能及時配合,則會出現荷爾蒙分泌失調之狀,造成皮脂分泌過盛,堵塞皮脂管,並逐漸形成毛囊角化的情況,這種狀態有利丙酸桿菌的生長,最終在皮脂管被塞、細菌滋生的情況下形成毛囊炎症,壤成暗瘡。

現代醫學還為暗瘡仔細分成四級:

第一級:普通黑頭、白頭,夾雜少量紅疹

第二級:在黑頭、白頭的基礎上,出現皮膚紅腫,現起膿頭、膿疱(瘡)等

第三級:丘疹泛圍較廣,可見大量膿皰、膿腫,並聚合成少量節結囊腫

第四級:丘疹大規模爆發聚合成片,形成大量節結囊腫

青春痘帶來的負面影響

如果屬於一級、二級的暗瘡,負面影響相對較少,治療時間亦較短。但如果是第三級或第四級的則需要較長的治療時間。但暗瘡實際上屬於外科疾病,對我們生理上的整體影響不大,亦較少機會出現嚴重的併發症。然而暗瘡對心理層面的影響卻不容忽視,例如不少患者因長期受暗瘡問題困擾而影響正常社交,產生自卑感。

中醫看暗瘡的成因

和現代醫學不同,中醫看暗瘡有不同的觀點。

  1. 傳統中醫認為暗瘡多由肺胃蘊熱引起。中醫認為「肺外合皮毛」,而胃經和大腸經均循行於臉,所以肺經有熱或是腸胃積熱,均會反映在臉上。
  2. 現代人好飲凍飲、喜吃魚生等生冷之品,導致任督二脈氣血失調,任脈行於人體正前方而督脈行於後背,要氣血匯聚、運行之處,若經常飲冷吃生,損人陽氣,加上中醫認寒性凝滯,氣血會被凍結在內,造成任脈虛寒,而寒邪鬱久生熱,寒熱不調的情況會令任督二脈之氣鬱積生熱,發而為面部、頭部、前胸和後上背部的暗瘡。所以色紅的暗瘡雖然有熱的因素,但這可以由於局部的寒邪鬱積而引起的,不可不察。
  3. 部分暗瘡屬陰虛火旺型。中醫兒科學認為小兒純陽之體,踏入青春期,生長發育速度迅增,陰血易感不足,就在這陰虛的情況下,陽氣相對偏盛,火性炎上,故亦較易發為頭面部的暗瘡。
  4. 其他疾病遷延不癒亦有機會繼發暗瘡,部分病人全身狀況欠佳,例如檢查示有膽結石、腎結石等,同時又長了滿臉的暗瘡,此時針對體內結石鬱積,痰瘀凝結的體質進行調治,把結石排出來,面上的暗瘡則逐漸消失。所以中醫並非「見皮治皮」,整體的症狀得治,暗瘡問題亦能一併解決。

中醫對暗瘡的七大預防方法

  1. 碓保睡眠質量:香港人工作、學習壓力大,加上長期熬夜,易壤成陰虛火旺的體質,碓保有充足睡眠有助預防虛火上炎而發的痤瘡。
  2. 飲食均衡:多吃綠色蔬菜。人類雖為雜食動物,但我們的消化系統實質是雜食偏素的體質,應多吃青菜。要注意的是蔬菜多偏涼,而肉類多溫,適當的飲食搭配,如三份蔬菜一份肉等,有助通便排毒。
  3. 戒食生冷食物:港人熱愛的魚生、啤酒、凍飲等。寒凝氣血,日久鬱而生熱,戒食凍品能避免造成任脈寒,督脈熱的寒溫不調體質。
  4. 戒食辛辣刺激食物:辣椒、火鍋等不宜多食。
  5. 注意面部清潔:日常以涼水洗面,愛化妝的女士要注意缷妝工作,徹底清潔,以免毛囊發炎。
  6. 戒甜食和油炸食品:中醫認甜食易滯脾胃,而油炸食品食之易增胃火,多吃易生脾胃積熱,實熱循經上熏於面,發為暗瘡,故應戒吃之。
  7. 忌過於進補:不少父母疼愛子女,不時會盲目購買補益產品或熬製滋補湯水讓孩子進補,不問體質,只是亂投紅參、鹿胎等,胡亂進補,但其實年青人陽氣旺盛,容易過補生熱,加劇青春痘的情況。關於進補,最好還是先諮詢註冊中醫師的意見。

西醫對暗瘡的治療

西醫一般有外治和內治兩種手段。外治法常用消炎乳膏,目的是抗菌,消炎效果快。但由於暗瘡不是單純在外的皮膚病,而是從內影響到外的病理反應,所以如果只針對表皮的治療,而沒有解決根本問題的話,是不能根治暗瘡的。內治法方面,西醫主要是處方西藥抗菌素或是荷爾蒙藥,同樣可獲顯著療效。但副作用亦多,例如可出現胃腸道病變:胃痛腹脹等。也有部分病人內服西藥後出現頭暈。亦不乏內分泌方面的病理反應,例如體重增加等。而且內服西藥療程一般較長,至少要吃六個月甚或更久,長遠帶來的副作用不容小視。

中醫對暗瘡的治療

中醫主要從幾個方面治療暗瘡:

  1. 養陰清熱。這治法能調和陰陽,相當於西醫針對內分泌的調理。
  2. 解毒。一般清熱解毒法,相當於西醫的抗菌藥,常用中藥有金銀花、連翹、大青葉、黃芩、黃蓮等,殺菌之餘副作用相對較少。
  3. 透膿消腫。此法有效把膿排出來,達到縮短病程而防止復發的目的。
  4. 活血化瘀。目的是讓鬱積於肌表的瘀熱消散,有效防止結締組織增生,避免留有疤痕及瘡印。

除了外在因素,暗瘡往往由內在因素影響外皮而發,所以外治方面的塗塗抹抹很難徹底根治暗瘡。認清暗瘡爆發的成因,調理內在體質,方為上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