診療範圍

黑眼圈中醫治療

極速去黑眼圈 | 專業袪黑眼圈中醫 - 養康中醫館

經常因為黑眼圈,眼袋而煩惱?養康中醫館位設中環,館內專業註冊中醫師為您正確診症,了解您的黑眼圈成因,再提供專業的去黑眼圈療程,黑眼圈消除讓您雙眼重現光彩。

黑眼圈成因是什麼?

經常因為黑眼圈,眼袋而煩惱?養康中醫館位設中環,館內專業註冊中醫師為您正確診症,了解您的黑眼圈成因,再提供專業的去黑眼圈療程,黑眼圈消除讓您雙眼重現光彩。

養康中醫館 – 獨特之處

富經驗的中醫治療

養康中醫館的專業中醫師均為註冊中醫師,執業超過20年,為超過10000+人次診療。透過大量的臨床及診治經驗,能更準確的斷症,提高治療及調理的成效。

我們限制數量,因為我們重視質量

由於去黑眼圈針需要精準而專業的針灸技術,所以即使市場對去黑眼圈的需求殷切,我們仍堅持每日最多為5位求診者袪黑眼圈療程。

不只是去黑眼圈,更是修復體內平衡

黑眼圈成因眾多,包括長思慮過度,內分泌失調,長期睡眠不足,月經前後也會出現黑眼圈。但仍可以透過針灸準確刺激穴位,能為休息不足的被診者快速去黑眼圈。然而,調理好體內平衡能改善被診者形成黑眼圈的根本問題,達到治標,同時治本的效果。

告別黑眼圈,同時改善鼻敏感症狀

注意!黑眼圈也是鼻敏感患者的常見症狀
人體解剖結構上,鼻竇處於眼眶下方,鼻敏感發作時鼻腔黏膜長期處於腫脹的狀態,脹大的黏膜直接壓迫經鼻周相連到下眼瞼的靜脈血管,血液流通性變低,慢慢就和下肢靜脈曲張的原理一樣,形成微小的血瘀,加深黑眼圈。

中醫師在治療上亦會按個人體質加入適當的引經藥(例如主雙眼氣血的肝、腎二經的藥物:密蒙花、決明子等等),或是針對眼周進行皮部針灸淺刺、一來可直接刺激眼周附近血液循環,二來可舒緩眼袋浮腫的問題,結合針對鼻敏感的常規療法,鼻敏感、黑眼圈兩者並治,使患者雙重得益。

醫者,既要仁心,亦要專業

中醫師簡歷

  • 擁有雙學士學位(中醫大學醫學士及科灸科專業醫學士)
  • 超過20年香港中醫執業經驗
  • 香港注冊中醫師
  • 年診量超過8000人次
  • ✅多年施針經驗,快而準進針手法
    ✅講究施針穴位深淺
    ✅直接刺激眼部附近穴位
    ✅迅速改善眼部血液循環
    ✅消除黑眼圈
    ✅改善埋眼袋浮腫的問題

擊退黑眼圈4步曲

  1. 透過WhatsApp 或電話預約,預先確認時間及優惠。
  2. 到診後,由我們注冊中醫師「望、聞、問、切」,準確了解黑眼圈類型及成因。
  3. 了解被診者的情況後,分配中藥及施針比例,提供個人化的黑眼圈治療。
  4. 養康中醫館根據客人意願,提供後續的治療跟進,確保黑眼圈徹底拜拜。

黑眼圈類型及治療方法

眼險皮膚稍有浮腫之象,常感眼皮沉重,下眼臉呈褐藍色,伴身重倦怠,體形較肥胖,口淡無味,納呆,白帶多,舌胖,苔白膩,脈濡。

1. 針灸取穴

毫針:陽白,魚腰,承泣,四白;中脘,氣海,關元; 背部取脾俞,胃俞;陰陵泉,足三里,豐隆,三陰交,太白。 每次每組取1-2穴。 針行補法。 中院,脾俞,胃俞,足三里,三陰交可配合艾灸或拔罐(圖5-6-1-6)

皮膚針:輕輕叩刺下眼瞼皮膚,胸椎5〜12兩側,太陽,百會,中院,氣海,足三里。

耳針:腎上腺,皮質下,脾,內分泌。可貼壓。

按摩:加強眼周(晴明,瞭子膠,承泣,四白,陽白,撒竹,色腰,絲竹空)以及而部胃經按摩;循經選下肢脾經。

2.中藥治療方劑

二陳湯加減:陳皮9克,半夏9克,茯苓12克,白朮12克,黨參12克,防已12克,炙甘草4克。

中成藥:陳夏六君丸。

外洗劑:當歸15克,三七15克,白芷15克煎水,熱敷薰洗眼瞼局部。

主要證症:眼花無神,眼圈發黑;常伴有頭暈耳鳴,失眠健忘,腰膝酸軟,齒搖發脫,常發虛火(咽乾口燥,小便短赤,五心煩熱,牙浮齦腫等),多見於形體較瘦的中年人,舌體瘦小色淡,脈細弱。

1.針灸取穴

毫針:陽白,魚腰,承泣,四白;肝俞,腎俞,白環俞;三陰交,太谿,湧泉,太衝,行間。 針行平補平瀉。 每次每組取2個穴位。

皮膚針:輕輕叩刺下眼臉,腰低部,腎俞,肝前,三陰交。

耳針:肝,腎,內分泌,神門,皮質下。 可貼壓。

按摩:眼周穴位,腳部;下肢肝經,腎經。

2.中醫治療方劑

六味地黃丸加減:熟地12克,山茱萸10克,山藥12克,獲苓9克,丹皮6克,澤瀉6克,丹參12克,早蓮草12克,女貞子12克。

中成藥;六味地黃丸,杞菊地黃丸,知柏地黃丸。

外用劑:同“脾虛痰濕型”。

主要證症:眼眶晦暗,無光澤;形體偏瘦,皮膚乾燥,痛癢;口唇暗;月經不調,痛經;常有頭痛,胸痛,胃痛,脅痛,腹痛等慢性疼痛;性情抑鬱,精神壓抑或急躁易怒;舌質紫暗或有瘀斑,瘀點,舌下靜脈怒張;脈澀或弦細。

1.針灸取穴

毫針:陽白,魚腰,承泣,四白;膻中,期門,肝俞,膈俞;血海,三陰交,蠡溝,太衝。 每次每組取2個穴位。 針行瀉法。 隔俞,肝命,血海,三陰交可以配合艾灸或拔罐。

皮膚針:輕輕叩刺下眼瞼,太陽,攢竹,風池,後頸部,胸椎5-10兩側,下肢肝經。 上述部位可以交替使用。

耳針:肝,交感,內分泌。 可貼壓。

按摩:眼周穴位,面部,腳部,任脈,下肢肝經。

2.中藥治療方劑

血府逐瘀湯加減:生地12克,桃仁9克,紅花9克,枳殼9克,益母草12克,當歸9克,麥冬12克。 中成藥:血府逐瘀口服液,大黃蟄蟲丸,道遙丸。 外用劑:當歸,紅花,桃仁,香附,柴胡,熟地,炒蒲黃,炒三樓各20克,以酒調和,製成膏狀調敷於以下穴位:隔命,肝俞

黑眼圈中醫治療 預約優惠

由即日起,透過WhatsApp或電話預約,即可豁免首次到訪診金。優惠期有限,請即預約。

WhatsApp 預約

黑眼圈中醫治療 預約優惠

由即日起,透過WhatsApp或電話預約,即可豁免首次到訪診金。優惠期有限,請即預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