暗瘡位置與內在體質的關係

說到暗瘡,大部分人都會立刻聯想到面部、胸背部等不同位置的粉刺丘疹,但其實暗瘡發於面部的左、右,或者前額等不同部位,都反映著身體內部不同臟腑氣血的病變。所以切勿把小小的暗瘡看成是單純的外科疾病,實質暗瘡生發與內在臟腑相關連,透過調理內在自能防患於未然。

現在醫學認為長暗瘡歸因於微生物

從現代醫學角度,微生物增加會加劇長瘡情況。但是微生物實質並非暗瘡的致病根源。常見的暗瘡致病細菌—-痤瘡丙酸桿菌是正常的皮膚菌群。它一般會寄存於皮膚的毛囊及皮脂腺中,不會過量繁殖並引發炎症。那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它大量繁殖?
雄性激素增加、皮脂腺體肥大等因素導致皮脂分泌增加。當中雄性激素會加快毛囊角化,堆積的角質逐漸堵塞毛囊,令皮脂在毛囊內難以排走。滯留的皮脂成為了痤瘡桿菌重要的營養庫,使它能大量繁殖。可是,臉部滿佈毛囊和皮脂腺,但部分暗瘡則偏偏好發於鼻頭、額頭、兩側臉頰、下巴,或其他特定部位。如果是由於細菌大量繁殖,加上環境污染、生活習慣不當、護理不善等因素而長暗瘡,暗瘡理應有機會發於臉部各處,而非有長期的特定的發部位,現代醫學對此未見有明確的解釋。

在中醫,臉部與人體的五臟六腑相對應

暗瘡好發於臉上特定的部位,背後有著對內在體質的重要暗示。中醫望聞問切四診之中,以望診為首。中醫常謂「望而知之為之神」,透過觀察患者的長暗瘡的位置,推理內在何臟何腑出了問題。

人臉與身體內在的器官一樣,均會與自然界的春、夏、長夏、秋、冬相應。春天作為一年之開端,萬物萌芽、甦醒。這樣的特點正與肝臟相應:主潛藏血份,又能將氣機從內往外疏泄。而日出作為一日之開端,太陽由東方升起,陽氣從斂藏轉為住上慢慢升發。由此可見春天與太陽日出東方的自然現象相對應。在中醫的天人合一整體觀念下,肝臟與春天相對,亦同時對應左邊:從面部的方位上看,左臉頰正向東方,如同日出東升的自然現象,所以病變發於臉頰的左側,反映肝臟亦很可能處於失調的狀態。
至於心、脾、肺、腎四臟,亦可按上述原理類推:額頭與心臟相應;右臉頰與肺相應;臉部正中的鼻子與脾相應;下巴與腎相應。

暗瘡好發於額頭,是否必然是心臟出現病變?

如果暗瘡長期好發於臉部特定的位置,暗示與之相應的臟腑有可能出現病變。然而中醫講求五臟六腑整體的平衡。一個臟腑出現了病理狀況,其他臟腑的生理功能必然受累。所以如果暗瘡長期好發於臉部兩個或以上的特定位置,代表臟腑之間生理關係失衡。要注意的是,臟腑之間的關係失衡之後,可以出現的病變多種多樣,不一定表現為臉上的暗瘡,中醫需結合患者的整體全身症狀進行判斷,患者切忌只見到暗瘡發於特定部位,就單一地直指是何臟出現病變。

而且,中醫辨證並非只辨出病變之臟,而是要更進一步辨寒熱虛實。暗瘡的性狀便是中醫辨證的其中一項依據:暗瘡形態紅腫、有膿,一般是「熱」的反映。但在「熱、的基礎上還當辨明虛熱、實熱。而這些嚴謹的辨證思維,便要依靠其他的證候,例如全身症狀、舌脈表現等,幫助醫師緃合分析病人的體質,背後反映著五臟六腑的陰陽二氣此消彼長的程度、氣與血的狀況、有無痰、瘀等病理產物介入等等。如此四診合參,嚴謹辨證診斷,方能處方有針對性的治療。

對於治療暗瘡,甚至是其他各種難纏的皮膚病,都能跟據皮損外在的部位、形態、全身症狀等進行辨證,相比起形而下的現代醫學,這是獨見於中醫的見解。針對在外的皮膚病,臨床上可用中藥、針灸、以及中藥蒸面及外敷治療等手段去根治。暗瘡問題病程較長,又試過西醫治療仍反復發作者,可考慮用正統中醫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