暗瘡-內分泌失衡的警號
不少人誤會了暗瘡只是單純的外科皮膚病,但其實不論是中醫還是西醫,面對暗瘡病人不單單要考慮皮膚病變,更要注意暗瘡患者是否同時出現月經失調、不孕、肥胖、毛髮增多等表現,如果見有以上情況,可能診斷屬多囊卵巢綜合征。如果是由多囊卵巢綜合征引起的暗瘡,則並非單純在臉上塗塗抹抹就能緩解的問題,不可不察。
暗瘡、多囊卵巢綜合征、雄激素的連帶關係
暗瘡是踏入青春期的常見現象,這是由於少年少女步入青春期時,雄激素分泌增加,不論男女,雄激素能促進兩性的正常發育,屬於人體不能或缺的性激素。而青春期間,雄激素水平增加會令皮脂腺增大,皮脂分泌相對增加,易於堵塞毛囊而形成暗瘡。
另一方面,部分年青人步入青春期亦會出現多囊卵巢綜合征,造成多囊卵巢綜合征的成因亦與雄激素分泌升高有關。此時腦內垂體會對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的敏感性增加,繼而會分泌過多的促黃體生成素(LH),這種激素會刺激卵巢間質及卵泡膜細胞,最後產生過量的雄激素。
卵巢內雄激素水平升高,便會抑制卵泡的成熟過程,導致卵泡不能成為優勢卵泡,而是變成一個個未成熟的小卵泡。這些小卵泡可繼續分泌雌激素(E2及E1),雌激素又會刺激腦垂體,導致促黃體生成激素(LH)分泌量增多,形成病態循環:第一、雄激素的分泌持續增多;第二、促黃體生成激素(LH)的分泌量亦持續維持在高水平。激素的高低變化失去正常週期性的抑制和分泌,同時,上述的雌激素又會抑制促卵泡生成激素(FSH)的分泌,導致卵巢內的小卵泡停止發育,卵泡既沒能成熟,也沒有排卵。
體內雄性激素過多,再加上持續無排卵,逐漸令卵巢出現多囊樣改變,連帶令患者見有長暗瘡、月經失調及毛髮增多等症狀。
內分泌失調型暗瘡的中醫治療
中醫治病從根本問題著手,如果患者的暗瘡問題伴隨月經不調的症狀,則當從調經方向入手,月經得調,暗瘡自能消退。西醫學一般以口服避孕藥或荷爾蒙藥(降低血雄激素水平的藥物,如糖皮質類固醇),這些藥物總會有副作用。而中醫從整體觀念論治,對於多囊卵巢綜合征這種涉及多種激素水平失衡的疾病實有良效。
對於月經是否規律有至,中醫認為與肝血的疏泄是否順暢有關。而肝主疏泄的功能與氣血的生成又有著密切關係。肝主疏泄及藏血,所謂「疏泄」,就是由肝臟產生的動力,作用於氣血能使其運行、輸佈順暢,同時又有儲藏陰血的功能。如果肝血不輸佈,常見會導致月經量少,或是肝血不能藏,則有機會導致崩漏(月經量過多或延期不止)。導致肝失疏泄的證型多見為肝經鬱熱,但亦有肝腎虛寒引起肝失疏泄,導致月經失調的情況。
以肝經鬱熱為例,熱邪迫使血液不能順利歸藏於肝臟,治療時則宜疏肝透熱、引血歸肝。常用名方有逍遙散,當中用柴胡、薄荷疏肝解鬱;當歸、白芍養血;白術、茯苓健脾胃助運化,幫助生化血液。如此月經得調,內分泌紊亂之狀得以糾正,暗瘡自能消退。同時垂體功能恢復正常,激素的分泌得以調整,卵巢得到適當的濡養,有利於卵泡的正常發育,多囊卵巢綜合征的一系列症狀亦能緩解。
所以,暗瘡病人不應只顧慮暗瘡對外觀的影響,身體內在的其他不適亦必須警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