濕疹真的纏綿難癒嗎?

皮膚痕癢難當,有時出現於四肢,有時出現於頭面。有些患者會有明顯漿液性滲出。有些患者患處皮損暗紅,帶少許鱗屑,有輕微滲出液。有些患者更會發展為皮膚增厚,表面粗糙,外觀有苔癬樣變,皮膚色素暗沉或褪色。出現上述情況,極有機會患上不同階段性的濕疹。濕疹雖然不會令患者產生疼痛感,但痕癢感揮之不去,慢性濕疹病程持久,反復發作,令患者寢食難安。外觀的損害,加上纏人的痕癢,濕疹非致命性疾病,但患者身心飽受困擾。

錯綜複雜的濕疹—-現代醫學觀

現代醫學認為,濕疹的病因不易查清。眾多內外因素,可導致濕疹。以內部因素為例,慢性膽囊炎、扁桃體炎、腸寄生蟲等慢性感染病灶,月經紊亂、妊娠等內分泌及代謝改變,甚至血液循環障礙(如小腿靜脈曲張),神經精神及遺傳等因素,均是導致濕疹出現的主要內因。

在臨床病例中,很多濕疹患者不一定由上述疾病及其他內因引起。很多患者自訴進食海鮮,吸入花粉、塵蟎,接觸動物毛髮或一些化學物質(例如化妝品)後,或生活環境略為有異,濕疹就會發作。現代醫學指出,少數濕疹發作涉及免疫性機制問題。外在因素,難以杜絕,要濕疹病患完全隔絕眾多日常生活中容易接觸的因素,無甚可能。

一般的系統藥物內服治療給予抗組胺藥、鎮靜安定劑。因濕疹而有繼發性感染,額外使用抗生素。藥物處方的目的在於止癢、抗炎,遏止濕疹每一次發作出現的症狀。換言之,只有等待濕疹出現,處方藥物抑制症狀,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。

濕疹與血液的淵源—-中醫如何看濕疹

中醫認為,血液狀況與濕疹有密不可分的關係。心臟主理人體血管及血液。若果心臟生理功能異常亢奮,血液於血脈內流動過快,加速的血液循環,令血管承受因循環過快而上升的溫度,會出現中醫所講「燔灼血脈」的現象。血管有如一條條引導液體的水管,當水管受損,自然令液體從水管內部跑掉。換言之,原本有益於人體,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的血液受蒸騰,血液會減少,不能濡養及充實皮膚腠理,對外界刺激敏感,產生痕癢反應。

津液同源,血液很多組成部份是水份,水份同樣受人體過快的血液循環帶來的熱力蒸騰,薰浸肌膚腠理,造成急性濕疹與亞急性濕疹中常見的滲液狀態。

當病程日久,血液的耗損程度越來越嚴重的時候,出現久病陰虛,除了痕癢,慢性濕疹可見皮膚乾燥增厚,粗糙脫屑,苔癬樣變,情況有如久久未有雨露降臨,失去滋養的龜裂土地。

中醫看濕疹,還看整個身體出現了的病理狀態。按上述病理機制—-心火過盛型濕疹—-反映的血液量耗損,我們可以推斷患者其他病理狀態—-畏熱、潮熱、多汗、易渴、心煩、失眠等等,亦有機會出現其他程度較重的關於心腦血管器質性病變。

濕疹不一定是纏綿難癒,治療得法,自然能大幅緩解。養康中醫師對治療此類疾病具有豐富臨床經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