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中醫診症流程陌生,從未試過跟中醫師聊天?中醫面診有別於傳統西醫診症,新方式讓你猶豫不決,怕中伏睇連登留言搵答案,各種傳聞讓你在傳統中醫調理方法前卻步。傳統中醫有無用、養康中醫館好唔好,不如直接由我們為你解答!
「中醫是否偽科學?」
中醫作為傳統漢醫學的重要分支,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,並在不同的時代和地區得到了廣泛應用。有別於西醫醫學科學擅長針對單一病徵進行處理,中醫長於漸進式觀察和實踐的「循證醫學」,以調節身體的綜合平衡為目的,從而達到治療和預防體內潛在疾病。當然在處理嚴重急性疾病或手術上,中醫有其短處,但在現代醫學科學下,中醫已被證實在診斷和治療婦科疾病、皮膚科、痛症、消化系統疾病、呼吸系統與慢性疾病方面,取得了不俗的成績。
在現代醫學蓬勃發展的背景下,中醫仍然有其獨特的價值和優勢。中醫強調整體觀念,並且注重綜合治療,不僅可以治療單一的症狀或疾病,還可以調節身體的整體狀態,提升人體的免疫力和自我調節能力。與其討論「中醫是否偽科學」的對立式思考,更重要是了解中醫和現代醫學不是對立的關係,而是互補的關係。在實際應用中,中醫和現代醫學可以相互配合,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。

「香港難揾好中醫」
對於「好」的定義各人不同,對於中醫新手,可以循兩大方向試試尋找你心目中的「好」中醫:
客觀認證
- 醫師資歷認證:該中醫館是否有註冊中醫師駐診?中醫館的醫師臨床經驗是否豐富?
- 年診量:每年診症數量是否足夠多?如年診量逾五千的醫館,對比診量只有數百宗的醫館,更容易察覺都市常見病。
- 中藥認證:中藥是中醫診療的重要一環,養康中醫館有 GMP 認證中藥沖劑,確保醫藥製作過程安全衛生,不會產生副作用。
主觀偏好
選擇中醫前,可嘗試了解你的個人喜好及生活習慣:
- 生活圈:中醫館離你的辦公室或家近嗎?未必每人都習慣跑老遠去看症。
- 診症時間:營業時間是否方便你?你會選擇中午午飯時間、下班後還是週末看症?
- 診症密度:有效的中醫療程最起碼需 3 – 4 次斷診與觀察,偏好「每週」「每月」還是「隔天」會影響醫館選擇。
- 預約方式:沒有什麼比生病時還有排隊更煩人,中醫館會提供線上預約看症嗎?
- 開藥方式:你會喜歡「沖粉」「煲藥」?醫館會否提供代煲藥服務,或者你有時間自行煲藥嗎?不然,中藥沖劑也是不錯的選擇。
中環養康中醫館,由超過 20 年臨床經驗豐富註冊中醫師駐診,年診量超過8000人次,擅長以各種特色中醫療法治療各種皮膚,婦科,痛症,過敏等問題,並療效顯著。使用經GMP認證中藥沖劑,以療效為本,目標是幫助客人節省康復時間。「養護你的健康」,是養康中醫館的取名意思,健康無價,由註冊中醫師為一眾勞碌的都市人進行調理身體。養康中醫館地理位置方便,不論是中環上班族還是大眾市民,中環中醫推介養康。

「我感覺大部分都麻麻,部分有少少料即扮名醫,永遠問東答西,沮喪」
醫師是專業,但不是聖人,好的中醫師絕不應該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。特別是中醫對比西醫更著重患者與醫師了解和溝通,從而讓醫師針對病人身體慢慢調理。因此,有深度和底氣的中醫師,是具備經驗、專業知識,同時有良好溝通技巧,引導病人講出所需生活細節,以更好地了解進展和調整方案,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。
養康中醫館的醫師會詳細詢問患者的身體狀況、生活習慣、疾病史、家族病史等,以了解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和體質特徵。醫師會根據患者的體質特徵和病情,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,包括中藥處方、針灸、按摩等治療方法。這些治療方法通常需要長時間的療程才能達到治療效果。
「成日見到有人話中醫可以睇好個病、但係我睇左好多個都唔係好掂,有啲仲貴到死,到底中醫係咪真係work」
無論是中醫或西醫,看病都絕非能夠一蹴而就,只有騙徒或不良偏方才會以「一步登天」作為醫術招徠。調理身體需要耐性和仔細觀察的心,一般建議以 3 – 4 次療程或 1 – 2 個月為單位,期間好的療程方案會讓你見到身體變化,譬如:排便次數和顏色、睡眠質素改變、早上起床後身體反應、口氣、呼吸順暢度、臉色、皮膚顏色和彈性等。療程期間記得紀錄和觀察身體變化。
最後,療程價格難以一概而論,但應該以個人負擔能力為準,同時需提供清晰的收費和公開透明查詢渠道。具信譽的中醫館需確保患者知道治療費用:提供清晰的收費可以讓患者在接受治療前知道治療的費用,避免出現意外的費用驚喜。
「未試過睇中醫/食中藥 唔知夾唔夾」
新手入門中醫調理,建議可以花 1 – 2 時間去嘗試,3 – 4 個療程後,大概可知道是否適合自己。另外,你有可以參考醫館提供的成功案例分享。了解該中醫在治療某些疾病方面的優勢和效果。這有助於患者增加對療程的信心。最後可選擇提供多元化治療方案的中醫館,無論是處方中藥、針灸療法、艾灸療法、拔罐療法或推拿整脊療法,給自己多種選擇。
看症貼士
有資深看中醫調理身體的網民提供一些選擇中醫和看症的建議,也值得參考:
「睇中醫最重要一樣野,你一定要有清晰既表達能力,講得出你自己有咩唔舒服。覺得由咩引起,同埋要講到你自己生活上有咩會令你既病情加重 / 減輕」
「最好個中醫又肯好細心咁聽你噏,中間又畀下意見」
「醫師重點:先改善體質,要滋補下個人」
最後,醫師跟看症者能否遇上和配合,既看資歷也看緣分,希望讀者們儘快找到適合自己的醫師,調理好身體,身體健康!
資料來源: